Search


這個週日要到臺史博演講,講題圍繞著關東大地震與之後的東京復興。1923年關東大地震,讓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這個週日要到臺史博演講,講題圍繞著關東大地震與之後的東京復興。1923年關東大地震,讓東京面目全非,很多我們今天熟悉的東京,其實是在那之後才出現的。

不過,這個題目還有個重點,就是對於台灣史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不認識的後藤新平。話說不久前才跟出版社的朋友談到,臺灣的書市當中,應該要有兩個人的傳記,一個是林獻堂,另一個就是後藤新平。

一般講到後藤新平,大都不脫提提他的「生物學統治」理論(所謂比目魚是比目魚,鯛魚是鯛魚,兩個天生構造不同,統治的手法也應該不同。)但也就僅止於此,他對臺灣之後歷史的影響,我們談的實在太少。

我總覺得,後藤新平不只是日治臺灣史的關鍵,還可以是我們理解近代東亞歷史的一把鑰匙。後藤離開臺灣之後,顯示到了滿洲,後來又回到日本帝國內部,擔任東京市長、內閣高官。關東大地震之後,他出任帝都復興院的總裁,一手擘畫東京的重建。

這樣一個豐富的人物,我們對他的了解卻這麼少,不是很可惜嗎?更值得注意的是,他在台灣的幕僚與班底,後來有許多人都跟他繼續高升,到了帝都復興院的時代依舊扮演他的助力。換句話說,這群人在台灣的經歷,在後來日本帝國的歷史,也扮演了相當程度的影響。

這是這次演講中,除了地震與復興之外,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的主題之一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!

【地震與復興:後藤新平與現代東京的誕生】講座
時間:2017.8.27(日)14:00-16:00
講師:涂豐恩(《大人的日本史》作者、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)
地點: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階梯教室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先網路報名 http://www.nmth.gov.tw/activityreg_50_154.html (8.25截止)。
須知:網路報名者請於講座前20分鐘報到,名額未滿將開放現場報名。

■臺史博即將於8.28(一)~9.4(一)進行年度維修,大家不要白跑囉!
■展名:「地震帶上的共同體:歷史中的臺日震災」特展
■展期:2017年6月27日~12月3日
■特展簡介:http://www.nmth.gov.tw/exhibition_236_364.html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View all posts